欢迎光临中国侨报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国新办24日举办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介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把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作为重要的改革任务之一,人社部将以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李忠在谈到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时表示,要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积极推动就业政策与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协同发力,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优先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在推进动能转换中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推动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当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已成为促进就业的重中之重。人社部会同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新一轮就业政策,挖掘就业岗位、提供就业服务、开展困难帮扶。这些措施的亮点是把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触及到每一个具体的劳动者身上,人社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宋鑫介绍,一是建立实名制工作台账,全面摸清个人信息、求职需求、就业状态等;二是落实“1131”集中服务,对纳入实名台账的未就业青年,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三是对低保家庭、脱贫家庭、残疾毕业生以及长期失业青年,实行“一人一策”,优先提供指导服务、优先推荐就业岗位、优先开展培训见习;四是开展一系列专业化、行业性、区域性的系列招聘活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新职业应运而生,需要及时征集发布。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卢爱红介绍,2022年最新颁布的大典,将我国现有的职业分为8个大类,收录1639个职业,人社部将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每年征集发布一批新职业信息,加快新职业标准和培训基础资源开发,大力促进新职业从业人员能力提升。

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是重要的就业“蓄水池”。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有利于促进劳动者体面劳动和高质量充分就业。对此,卢爱红表示,将落实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政策措施,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强化灵活就业人员岗位信息对接,支持劳动者通过线上线下实现多渠道就业。同时,优化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积极畅通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渠道,研究完善相关办法,提升参保和待遇享受的便捷度。(经济日报记者 敖蓉)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中国侨报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中国侨报网 qb.shxwrx.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