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规模扩张已成趋势,各培养单位如何把控培养质量成为关键问题。四川音乐学院是国内艺术类人才培养的特色院校之一。该校在全过程监控研究生培养质量、全面衡量培养成效上有哪些特色?本文为您解答。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 的 《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公示》显示,拟新增 83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为培养更多满足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张。在此背景下,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把控,持续提升研究生培养成效 成为 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川音乐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已开展 40 余年,在高层次艺术类人才培养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近期,麦可思研究特地邀请四川音乐学院研究生 处 负责人,分享了该校在研究生过程质量控制和培养成效评价等方面的做法。
麦:请您简要介绍四川音乐学院研究生培养的历程?
负责人:学院于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2年开始招收美术学各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2005年成为首批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的试点院校,2009年开始与四川大学联合招收培养文学与音乐跨学科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2013年获得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经过40余年发展,学院现有艺术学一级学科,音乐、舞蹈、美术与书法、设计专业学位类别,共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23年,我校艺术学、音乐、设计3个学科成功入选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目前,我校在校研究生1330人,研究生导师331人,其中学术型64人,专业型267人。
麦:学院人才培养特色非常鲜明,对于优秀的高素质艺术类人才是怎样界定的?学院如何衡量研究生培养成果?
负责人:从我校实际出发,学院认为优秀的艺术类专业研究生应具备如下能力和素养:一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是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的较高水平的艺术创作能力和较强的艺术理解能力与表现能力;三是能熟练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四是具备较强的跨学科能力,能够融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进行创作和研究;五是具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在衡量研究生培养成效上,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学校从不同维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评价工作。
对于在校生,主要关注其学业成绩、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学术型研究生侧重考察期取得的科研成果,专业型研究生则衡量其比赛获奖情况。学校会定期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创作展览等活动,以检验和展示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创作能力。此外,学校通过研究生的学术报告、学位论文答辩等评价其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通过是否达到毕业授位标准、毕业授位率来衡量是否达到培养预期。另外,学校杜绝学术不端,确保学位论文在毕业后的省级抽检中全部合格。
对于应届毕业生,则关注其毕业论文质量、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就业单位类型、薪酬情况以及所在区域,做相关数据分析。
对于中长期毕业生,关注其职业发展与自身专业的吻合度,通过分析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专业成就和发展潜力,反推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改进方向。同时,学校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以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工作表现和社会评价。
麦:培养成效的持续提升需要“全过程”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的支撑,学校目前的建设情况如何?有哪些特色做法?
负责人: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文件对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的要求,逐步制定并规范本校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持续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的审核和优化工作,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式、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教学总结与反思等方面层层把关,及时修订更新。
在保证“全过程”培养质量方面,以学位论文全过程监管为例,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修订四川音乐学院研究生学位工作管理的相关规定,从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学术不端检测、盲评送审、答辩、论文质量审查等7个管控环节加强质量控制。
学院严格落实研究生课程教学督导要求,定期组织教学督导专家对研究生教学进行督导,同时各培养系(院)也成立二级教学督导小组,持续开展研究生教学督导和同行专家督导工作。
此外,学院对培养质量提出了严格要求,要求紧抓研究生的“毕业门槛”,主要包括两项举措。
一是开展学业预警。根据研究生修业的相关规定和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对研究生各关键培养环节(包括学籍、课程、学术活动、专业能力展示和学位论文等)的修业情况进行审核筛查,对可能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研究生予以警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指导、帮助研究生完成学业。例如在第四学期结束后对研究生1至4学期课程及学分修读情况进行审核,对未达到培养方案课程及学分要求的研究生给予预警。
二是严格实行中期考核制度,以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和学业考核,畅通分流渠道,加大分流和淘汰力度。例如,在研究生入学第四学期初,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修读课程、论文写作、专业能力展示、学术活动和获奖情况等进行审核考评。按照要求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分别实行降级、肄业和退学处理。
麦:研究生持续扩招给学院带来了哪些挑战?学校将如何应对?
负责人:研究生扩招为更多本科生提供了深造机会,有利于为社会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当然,这对高校研究生培养也带来了挑战。以我校为例,扩招对于生源质量、管理难度、办学资源、师资力量、培养质量以及未来毕业生就业都提出了考验。
对此,学院多措并举,积极应对挑战。
为提升管理效率,学院不断加大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管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手续。
在确保生源质量上,我校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宣传,对外展示优秀培养成果、科研水平、社会服务能力、高水平师资团队、特色课程设置等方面内容,吸引更多优质生源的关注与报考。进一步拓宽生源渠道,尽可能多接收来自其他院校的推免生,多关注跨专业考生的学术背景,不断丰富生源结构。采用科学的选拔方式,在考查学生基础课程学习的前提下,更注重考查学生在学术研究能力、实践展示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水平。同时,科学制定招生计划,优化调整招生专业,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能为区域文化事业发展服务的专业。
此外,我校与第三方评价机构合作了研究生生源质量评价项目,通过数据分析更明确掌握生源结构及报考预期,精准确定招生宣传的切入点和选拔的可优化模式。
在培养过程中,我校坚持“扩容”“提质”并举,通过优化培养类型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引入过程性评价等方式,构建多主体、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持续做好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完善工作,确保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同时,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等,并强化实践环节,增加实习、实训机会。
为保证办学资源满足扩招之需,学院加大资金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全方位改善办学条件,包括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同时,我校重视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合理控制师生比例,并引进具有丰富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此外,我校严格落实教育部对研究生导师的规范要求,持续做好导师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并引进行业导师,深化产教融合。
麦:您刚才提到了就业,学院在促进研究生高质量就业上是如何做的?
负责人:就业是人才培养的最终出口和检验环节,如前所述,学院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质量这一关键环节,研究生过硬的自身能力和素质是高质量就业的基础。
同时,学校不断优化就业工作,包括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提供职业规划、就业咨询等服务;进一步加大访企拓岗力度,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拓宽研究生的就业渠道等。
近期,我校还与第三方评价机构合作了研究生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项目。通过第三方的数据分析,刻画出我校研究生真实的就业状况(包括深造、就业质量、行业分布情况等),并监测研究生的学业成绩、科研成果、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情况。
一些关键性指标,例如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和推荐度,包括对教学质量、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校园环境等方面的评价等,有助于学院反思和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并可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提供参考。
另外,学院也希望通过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评价反馈,掌握专业优化调整的参考数据,为我校学科建设提供依据和数据支撑,从而不断提升我校研究生人才培养成效。
声明:麦可思研究原创内容全面开放非盈利目的的转载授权,转载请留言或添加编辑微信获得长期白名单授权(电话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转载要求——
1.文首注明“转载于麦可思研究”。
2.转载请在文章发布的24小时后进行。
3.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主体(含高校),获得授权可转发至全媒体平台;其他主体仅限于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 。
关注“麦研文选”,获取更多数据——
☞回复“月收入”,可获取2023届本科、高职月收入TOP30专业名单。
☞回复“本科就业满意度”或“高职就业满意度”,分别获取2023届本科或高职就业满意度较高专业TOP30名单。
下一篇 没有了